老陈前几天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中国足球的公益性,这个言论产生的影响正在社会上逐渐发酵,也最终形成了两个派别,反对派认为:在中超巨变的格局之下,谈论足球的公益性会让更多企业退出足球圈;而力挺派则认为:中国足球的公益性其实早就通过中国足球发展计划确定了,而国外的实践也表明足球确实有其公益性的一面,老陈的言论是没有错误的。
我其实更愿意相信除这两个言论之外的第三种情况:足球对于社会是有其公益性的,但是经营足球俱乐部不可能是公益行为。
中国足球的社会公益性是不用去质疑的:踢球的可以增强体质,看球的可以愉悦身心(国足除外),评球的可以拿工资奖金。除了这些大家可以知道的作用之外,中国足球还有一个其他体育项目所没有的功用:发泄渠道!
我们不妨留意一下中国体育的其他项目,类似于国家队出征这样的帖子,下面基本都是一片和谐,祝福和期望占大多数,唯独足球,看衰和质疑是主流,随便点开哪一个关于国足的帖子,都是三大质疑:1.这个主教练不行(如果是土帅这种质疑更加猛烈);2.为什么这些人入选,有黑幕;3.花这么多钱养这群废物干嘛!中国足球解散!
其实相对于网络上的文字发泄,更加过瘾的是在球场上的那些作为:那种全无顾忌的嘶吼,几万人骂街的场面和亲身体验,众志成城的感受,绝处逢生或者绝地反击的狂喜,甚至是客场助威的惊恐经历,都属于只要有那么一次就难以割舍的东西。足球带给现场观众的快乐和冲击,非球迷和云球迷是很难真切感受到的。
足球对于社会的公益性全无问题,但是经营足球俱乐部如果属于一种公益性质,我倒是第二次听说,真不好意思老陈,我的第一次属于天津的李广益!而这种完全来自于体制内的声音,是非常不契合职业足球的!
俱乐部的经营如果是一种公益行为,那所有俱乐部存在的意义就都是为国养士,而如果是这种思维,职业足球就完蛋了。看看欧洲的五大联赛,和代表最高足球水平的欧冠联赛,参与的俱乐部没有一家是因为公益去经营的,其原因并不在于俱乐部的理念和公益背道而驰,而在于这些俱乐部都是自身站稳了再去谈公益!我们这儿,是把顺序弄反了!
打个比方吧,去做义务交通协管我觉得属于一种公益行为,但是我先得把自己喂饱才能去啊!要是我三餐都很难温饱,我去搞这这些,我就是缺心眼!老陈和李广益都是体制内出身,这两位应该从来没有体味过朝不保夕的滋味,所以把信仰和目标摆在了生存的前面,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: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!
中国社会,大家在场面上都是不太爱谈钱的,真的谈到了,也都表现得无所谓的样子,但是私底下,谁都想着那点钱。所以,在酒桌上抢着买单的和等着别人买单的人是一样多的。而职业足球之所以被称为职业,就在于从头至尾,只有钱是主线,其他都是往后再说。在这样一个范畴之内,罔顾事实的存在,追求更高层次的公益,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?我想说的是——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《道德观察》!